上世紀70年代,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對未來做出兩個預言: “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nbsp;
而今,在時代,出名的時間縮短到了15秒。
得益于短視頻的飛速發(fā)展,三兩句對話、一次翻唱,甚至是嫣然一笑都能讓一個人迅速成名。
這其中風頭最盛的,自然是字節(jié)跳動旗下的,時至今日,抖音已是風靡大江南北。
7月9日,抖音市場總經理支穎在首屆影像節(jié)上宣布,截至2019年7月,抖音日活超過3.2億。
回溯到抖音的上線時間2016年9月,短短三年時間,抖音就成了國民“時間收割機”,海外版“TikTok”在不少國家也有席卷之勢。
這樣迅猛的增速,甚至是字節(jié)跳動內部人員都不曾預料到。
“一開始,大家都把短視頻想小了?!倍兑艨偛脧堥谑讓枚兑舳桃曨l影像節(jié)上如是說。
那么,回到最本源的問題,為什么抖音會火?
或許答案有千百個,比如算法機制上癮、閑得無聊可以打發(fā)時間等等,但前瞻經濟學人APP希望通過本文,找到關于“抖音為什么會火”的完整解釋。
明知故問|抖音為什么會火?
抖音創(chuàng)立于2016年9月,彼時的短視頻行業(yè),快手已然成立超過4年,雖然廣大民眾刷短視頻還未成風潮,但市場已經逐漸成型。
那時,字節(jié)跳動旗下最的應用還是今日頭條,人們在對頭條模式的口誅筆伐中依舊享受著今日頭條新聞聚合與內容推薦所帶來的快感。
抖音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是移植了今日頭條的成功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做出創(chuàng)新。
其一,視頻基礎。在抖音短視頻之前,今日頭條內部已經孵化出了頭條視頻,不僅支持視頻的剪輯搬運,也提供用戶拍攝上傳,雖然頭條視頻是數分鐘的長視頻,并且只是今日頭條內置的欄目之一,但客觀上來說,頭條視頻(2016年5月改為西瓜視頻,并獨立上線)的成熟為抖音團隊積累了視頻運營的經驗,并且用戶自主拍攝也為后來抖音側重UGC內容做了鋪墊。
其二,算法推薦。自從在今日頭條上大獲成功之后,算法推薦便成為字節(jié)跳動系產品的標簽,在開發(fā)抖音時,自然也運用到了這項核心技術。有了成熟的算法加持,抖音可以根據用戶偏好來決定內容推送,提前規(guī)避掉用戶不感興趣的視頻,極大減少了信息冗余時代用戶信息選擇的成本,讓人沉迷“上癮”而不自知。
其三,內容生產。區(qū)別于西瓜視頻的長視頻,抖音聚焦短視頻,并且在內容產出上選擇了UGC,為此,抖音進一步簡化了視頻拍攝操作,降低了用戶生產內容的門檻,讓用戶是視頻享受者的同時,又能成為視頻創(chuàng)作者。雙向服務、雙向提升,抖音在吸引新用戶的同時,還能留住用戶。
其四,產品本身。到2016年,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碎片時間的娛樂已經成為消遣的重要形式,抖音在產品開發(fā)時便注重產品的便捷可玩。不斷豐富產品的濾鏡、以及特效,促使用戶主動分享身邊的一切。
抖音吧唧小兔回看抖音的誕生,從縱向時間軸來看,抖音出現的時間很晚,在爭分奪秒的互聯網戰(zhàn)場,是為不利;但從橫向時間面來看,抖音出現的又剛剛好,外部的快手、微視、秒拍等已經培養(yǎng)了用戶短視頻使用習慣,而內部,抖音又能充分吸收頭條系的算法優(yōu)勢與用戶資源,形成后發(fā)優(yōu)勢,上線伊始便能吸引大量用戶。
上述四點原因可以集中解釋抖音早期火爆的關鍵要素,但前瞻經濟學人APP注意到,短視頻行業(yè)的另一巨頭快手,在2018年年中之前,用戶數量都要領先于抖音,但在進入下半年后,抖音的用戶增速依舊維持高位,僅今年上半年,抖音的DAU就增加了7000萬,已經比快手高出一個數量級。
快手聯合創(chuàng)始人楊遠熙今年7月份在接受網易采訪時表示,“突然之間,連續(xù)五六年排名第一的我們掉到了第二名?!?nbsp;
前瞻經濟學人APP認為,這是短視頻領域值得關注的現象,深入解讀形成這一差距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抖音持續(xù)火爆的核心驅動力。
不少分析快手和抖音的文章認為,抖音像媒體,更容易外部傳播,而快手像社區(qū),更偏向內部互動。打開兩家的APP,依舊能夠感受到二者在產品定位上的差別。
雖然都是進入界面后觀看視頻,但抖音一屏只有一個視頻,且自動播放,快手則是多個視頻展開分布,需要用戶選擇一個點擊觀看;在視頻播放完畢后,抖音會無縫切換到算法推薦的下一個視頻,而快手則需要退出該視頻界面,重新選擇新的視頻。
兩家產品交互邏輯的不同,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兩款產品的風格調性。
延續(xù)上述分析,快手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權,說明快手的內部分配機制上,并不會刻意去向大V、明星傾斜,更偏向于去中心化的分配機制。雖說這對于新人來說很公平,但也決定了快手不會去掌控和極少引導內容的高質量,至今我們說起快手,還是老鐵雙擊666。
但抖音不同,抖音的算法主動推薦,省去了用戶的選擇成本,意味著多數人喜歡的內容,很容易就會形成馬太效應,成為高熱內容,再度被算法分發(fā)到更多用戶的界面上,因此抖音更容易產生爆款IP。比如《學貓叫》、手指舞、成都女孩,以及近期大熱的歌曲《芒種》等等,它們從抖音出圈,也為抖音增添了巨大的聲量。
風格和調性反過來又會影響到用戶群體。前瞻經濟學人APP通過多方資料分析認為,抖音的用戶群體分布更加符合國民級應用的特征。
根據《2018年快手內容報告》,快手用戶以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的“小鎮(zhèn)青年”為主,占比79%,一二線城市人群占比為21%;而根據《企鵝智酷:抖音&快手用戶研究報告》,快手用戶年齡多集中在18-35歲,占比高達80%。
對比抖音,截至2019年2月,抖音的新線(三四線及以下)人群占比為56.8%,一二線城市占比為43.2%,明顯高于快手;而在年齡分布上,抖音30歲以上人群占比為31%。這與短視頻應用主要是年輕人使用的印象截然不同,這也意味著抖音在人群拓展上,比快手更具優(yōu)勢,覆蓋人群更廣。
正如豆瓣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小組活躍用戶StraightFire所言,抖音更加能夠滿足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用戶的需求。因此在抖音進一步成熟,內容生態(tài)更加豐富之后,增速要遠高于快手。
談及內容生態(tài)的豐富性,這也是抖音領先快手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早期的快手是老鐵666,那么早期抖音就是美女、帥哥的秀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群體外延不斷擴大,抖音的內容生態(tài)也極大豐富,各式教程、萌寵、正能量的內容層出不窮,并且除開核心的UGC,更多的PGC、官媒、企業(yè)藍V內容也在抖音平臺上聚集著人氣、百花齊放,為用戶提供了有趣、有料、有價值的內容,收獲了大量粉絲的同時也能產生營收,已經形成了內容生態(tài)的良性循環(huán)。
不止于此,前瞻經濟學人APP還注意到,在當前行業(yè)強監(jiān)管的背景下,也在不斷推出有針對性的運營活動,保證內容積極合規(guī),用戶常看常新。比如專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非遺合伙人計劃”、推動短視頻青少年教育的“青椒計劃”、助力貧困地區(qū)文旅扶貧的“抖音美好打卡地”文旅認證品牌活動等等。
以今年3月份由抖音聯合中科院發(fā)起的全民科普“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為例,為期一個月的大賽共收到1078部知識科普短視頻作品,參賽視頻涵蓋了科學知識、科學實驗、科學考察、科研成果四大主題,累計視頻播放量超過3億次。
抖音吧唧小兔“在抖音上,知識科普短視頻的影響很深遠,比過去出一本書的影響要深遠多了。”在談及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科普價值時,“抖音科普顧問團”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云如是說。
由上,前瞻經濟學人APP總結認為,早期抖音通過產品上的豎屏、濾鏡、視頻制作手法,以及內容上的UGC降低了普通用戶的創(chuàng)作門檻,讓用戶既有內容可看,還有興趣去拍;而在確立了短視頻領域的領先地位之后,抖音開始發(fā)力算法推薦,在相對良好的用戶基礎上,通過產品運營,引進PGC、官媒、企業(yè)藍V等,豐富內容生態(tài),使內容積極向上,讓用戶常看常新,進一步在存量的互聯網用戶中吸收新用戶,從而保持了其用戶量的持續(xù)增長,以及產品本身持續(xù)的高熱度。